無聊~所以就想了一下~決定推推一下知識論!

附註:你真的太厲害了,知識論被妳讀(毒)成這樣,相信你期末應該能高分過關吧!
                以下至少包含了唯識學、道德經(怕妳沒唸過,所以順便做了解釋暨概論)‧‧‧其餘的自己找吧!真的不得不這樣啊!能對付妳的形上學恐怕只有中國的這兩大思想吧!

眼耳鼻舌身→五識,意→六識
前五識的眼見色、耳聞聲、鼻嗅味、舌嘗香 乃至 身觸境,是以生理組織色根為所依。
所以說"一個我以為已經進化成人渣的渣被我發現他其實還是個渣"&"簡直就是渣中之王"兩句,就唯識學來說→"以為"&"發現"以物理世界的色塵為所緣,而歸屬於以物質(色法)為基礎的知覺—現量之範疇。是為色法所反生而成而直接立即的判斷,
這些由直接經驗得來的立即感官知識,實則不能稱為有組織的知識,因前五識緣境是剎那性的,前後剎那並不連貫,眼見色,耳聞聲,僅能見聞眼前的色聲,決不涉入過去與未來,儘管依常識經驗而言好像沒有間斷,其實從認識心來說,一剎那生起,訊即過去,所以見紅是紅,見白是白,單純的接觸不賦予任何名言(概念),所感知的對象猶一堆零亂的素材,未能夠成完整的認識形象。老子亦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聲使人聽覺失靈;所以說依靠前五識所做出來的判斷,只能得到非完整訊息,所以說"進化成人渣的渣"這是過去藉由色法所做的非完整性批論與"其實還是個渣&簡直就是渣中之王"的現在性非完整性認識之批論是不合理的!
前五識所得的只是現量,是直接的知覺,最單純的感覺,在前一剎那間所取得的,緣外境並無分別、計度、及污染的情形下,猶如野馬般的感覺及憑藉著器官行動,不停地追求感官的快樂原則(hedonism),追求感官的快樂,只是在「需要、緊張和滿足」(want tension and satisfaction)的惡行循環下,過著痛苦追求而已。追求刺激、新奇、興奮、及慰藉。不外乎是感官追逐外境的趨策力量所在。在心理學上,對感覺的基本特徵,就有所謂的「感覺之適應」,因為感覺器官接受刺激的久暫,而使敏感度改變現。因而導致對外境認識不清,只是一味的追逐享受,失去了對感覺平衡的力量,精神心靈的空虛,導致了迷盲點。

接下來是對"人渣的渣""渣中之王"兩句。(道德經七十一章知病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所謂的"不知"主要是相對控制資訊的完備性而言,不相對這種完備性需求,行為者是無所謂不知﹑無知的,自己都說了"以為"&"發現",所以,"知不知"的反面就是"不知不知"〈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即對知識的完備性缺陷缺乏意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一個人能自以為知道,說明他是有所知的。但是,如果他對他的"知道"是否能為他的實際行動提供充分的資訊指導並沒有清醒的認識與評估,我們就說他"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 "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的行為者難以產生那種待知傾向, 由於對控制資訊完備性缺陷缺乏意識, 行為舉措中就難以適時啟動學習機制, 從而在既對行為風險缺乏必要的評估,又對意外情況缺乏靈動預應的情況下使整個行為追求趨於失敗。(唯識學):故迷謬法性,由迷謬故興起執著,由執著故而起貪瞋,貪瞋故惡行,惡行故招苦;將拔其苦,當拔其因,愚癡者一切苦之因也。正因為你只是因為想罵我而罵我,所以因迷謬所以你執著了!而也因為你執著了,所以你起貪嗔念而以"人渣的渣""渣中之王"來形容我,而此惡行將招致苦,正因為有苦所以逆向證明你是愚癡者,而愚癡者怎能證明他人是"人渣的渣"亦或是"渣中之王"呢?並且今天你要我給你一隻渣我可以給你人渣的渣&渣中之王;但是,今天你要我給你人渣的渣,我卻不能拿渣中之王給你,所以說,渣中之王他不是渣;再加上,"人渣"是用評論的、"人渣的渣"是用看的,你無法去做一個評論,評論出人渣他中間的渣;也無法去看,看出一個人渣,所以說,人渣的渣是不存在的。因此,無論是在"人渣的渣"亦或是"渣中之王"此兩種說法都矛盾至極,故,控訴不成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eeagleking 的頭像
    freeagleking

    freeagleking

    freeagle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